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网络技术已可追踪我们的上网记录,分析出我们的偏好,据此向我们推送更精确的广告。但这样一来,我们还有隐私吗?   欧洲的最新一个案例,恰好涉及技术与隐私的边界该如何界定,因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欧盟的法律行动

4月14日,欧盟正式向英国政府发出了警告,称如果英国政府不禁止一种新型的网民行为追踪技术,将把英国告上欧盟法庭,指控其侵犯保护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

欧盟所谓的新型网民行为追踪技术是由一家名为Phorm的公司开发的。欧盟认为,英国政府纵容了Phorm公司的研究,明显违反欧盟的隐私权保护法。

按照程序,在被正式诉诸法庭之前,英国政府有两个月的时间来做出回应。如果上了法庭且败诉,英国政府就必须修改国内法律,否则每天都会遭到罚款。

欧盟信息社会与媒体专员雷丁(Viviane Reding)表示,欧盟的保护隐私权法规定的很清楚,要使用别人的信息,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

之前,欧盟收到了许多针对这项技术的投诉。过去一年间,欧盟与英国政府数次交涉此事,但英国政府一直未给出明确的态度,导致欧盟此次再发警告。

窥视技术

Phorm公司的技术叫做深度封包窥视(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我们在上网时,在互联网上,就表现为一个个奔跑的数据包。DPI技术则可以观测到这些数据包的内容、动向并加以分类。

这种技术对于广告主具有非常寻常的吸引力。目前,一种被称为行为定向广告(behavioral targeting)的新模式十分被看好,即广告主先是得到了网民的网络行为信息,再据此发出十分精确的广告。

行为定向广告可以用到不同的技术,对隐私的保护度不尽相同。DPI技术被认为是对隐私侵犯较强的一种。

Phorm试图把技术卖给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蓬勃发展起来后,电信运营商一直愤愤不平,认为像雅虎、Google这样的公司攫取了太多利润,而电信运营商却没有得到太多好处。

但电信运营商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所有的网民的活动都是在它们的网络上进行的。如果用上了DPI技术,电信运营商可以追踪到所有用户的动向,就可以轻易地开发出广告业务。

去年2月,Phorm宣布与英国的三家电信运营商合作,分别是BT(英国电信)、Virgin Media(维珍媒体)和TalkTalk。这三家公司占了英国宽带市场的70%。

2006年和2007年,在没有得到数万名用户同意的情况下,BT使用Phorm的技术进行了测试。2008年4月,BT被迫承认了测试的事实。

此事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忧虑,担心隐私权受到侵犯,也引起了欧盟的关注。

伦敦一个名为Open Rights Group的互联网组织领导了对Phorm的抗议,称英国政府忽视了欧盟的法律。

互联网创始人Tim Berners-Lee批评追踪用户浏览记录的行为。他说,“这是我的东西,不是你的。如果你想用,必须与我商量,得到我的同意才行,而且我还得知道,可以得到什么回报。”

剑桥大学安全工程教授Ross Anderson则直接建议,“如果你关心隐私,就不要用BT、Virgin Media和TalkTalk。”

不同的命运

Phorm有不少同类公司,比如美国的NebuAd,同样是卖给电信运营商软件,让运营商可以清楚地观测到所有网民的访问轨迹。

不过,NebuAd在美国的命运很不济。

NebuAd找到了几家电信运营商进行测试。在收到很多抗议之后,去年7月9日,美国国会举行了听证会。期间,有关部门找到了33家互联网公司和电信运营商,按个质询,包括Google、微软、Facebook等。一时间,DPI技术成了众矢之的。

虽然NebuAd声称,有一个让用户选择退出的机制,但实际上,即便用户选择退出,这些用户的数据包,NebuAd还是可以窥探到。

这次国会听证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但因为社会上的抗议声很大,NebuAd被合作厂商抛弃了,CenturyTel、Charter Communications、Embarq全部退出。

NebuAd事件发生后,Phorm的股价跌去了75%。

相比之下,英国政府对Phorm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至今没有明令禁止。

英国政府的做法是让行业进行自律。2009年4月,英国的一个互联网广告业者的行业组织互联网广告局要求成员签署一个自愿性的行为准则,答应在没有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收集网民的数据。

除了BT,还有许多公司都曾表现出对Phorm的兴趣,包括英国《金融时报》的网站ft.com、《卫报》和MySpace。但是出于对侵犯隐私的顾虑,《卫报》、BBC、英国《金融时报》、MySpace相继决定不参加Phorm的计划。

市场前景

NebuAd的悲惨命运和欧盟对Phorm的打击可能令DPI技术走向低潮,但是行为定向广告市场的前景依然被看好。

据研究公司eMarketer的分析,2006年,行为定向广告的市场只有3.5亿美元,到2011年,会增至38亿美元。

2007年,雅虎斥资3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五大网络广告提供商BlueLithium,令雅虎具备了行为定向广告的能力。2008年,雅虎推出SmartAds计划,就是行为定向广告,在推送广告时,考虑了用户的性别和年龄等信息。

2008年6月,Google还在说,由于隐私保护方面的原因,对行为定向广告持保留态度。到了今年3月,Google已经在YouTube和AdSense的合作伙伴网站上试验行为定向广告。而微软和美国在线也已经推出了行为定向广告。

Google强调,自己的行为定向广告技术是基于机器对上下文的理解,而不是基于DPI技术。

另外,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Google设计了广告偏好管理器(ad preferences manager),用户可以自行定义感兴趣并希望与广告相关联的关键词。另外,Google还允许用户去掉它的广告小插件。

看来,行为定向广告在未来大行其道已是无疑,有待商讨的,只是哪些技术可以用,哪些技术不能用。在使用技术过程中,又该采取哪些保护隐私的必要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与隐私的界线应该是最为外界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  

话题:



0

推荐

何华峰

何华峰

77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财新网工作人员

文章